學生們在設計太空城 周千紅 供圖
作為教育改革重頭戲,高考改革備受關注,一些地方對考試招生模式進行了有效探索,較好地回應了改革訴求,一定程度上推動了學校轉型。然而,隨著改革的深入,社會各界開始出現(xiàn)對高考改革的困惑、迷茫及畏難情緒。為繼續(xù)推進高考改革,推動學校教育以此為契機健康發(fā)展,我刊特辟“高考改革與學校轉型”系列,以饗讀者。
——編者
深化課程改革、高考招生制度的改革,關鍵是選擇。通過選擇才能找到適合每個孩子的教育,才能真正走向個性化教育。我校充分理解“選擇”作為教育改革關鍵詞,發(fā)展學生的個性和創(chuàng)造力的重要教育價值傾向,抓住選擇性學習這一現(xiàn)階段教育改革的牛鼻子,無論是選課,還是選考,體現(xiàn)的都是學生對于學習的選擇性。
既要“有得選”,也要“能夠選”
對于自己成長方向的選擇,高中生群體既清醒又迷糊:清醒是指這個群體,對自己的獨特性已經有清醒的認知,對外界事物開始具有了個性化的辨析,并且力圖把它表現(xiàn)出來;迷糊是指這個群體對社會和人生的認知還不甚清晰。反映出來的現(xiàn)象,是學生不知道如何選擇學習科目和考試時間,不知道如何選修校本課程以及利用自己的個性,不知道如何選擇大學的專業(yè)。對于學生,有選擇是幸福的,做選擇是痛苦的。處理這種狀況下的學生學習選擇性,是高中必須要面對的改革第一問。
我校在選擇性學習中的做法,可略分為兩個方面:一是滿足、保護學生的選擇性,讓學生具有最大的“選擇可能性”;二是澄清、激發(fā)學生的選擇性學習,讓學生具有最大的“發(fā)展可能性”。
學校提供最大的“選擇可能性”,體現(xiàn)在學校的課程體系和教學組織形式上。我校在2006年開始探索選修課程建設,2009年已經形成了包含有拓展性課程、活動性課程和研究性課程的30多門校本的選修課程,而且課程的實施形式也相對多樣。當時,學校堅持在保證國家課程開課課時數(shù)的基礎上,盡可能把時間還給學生,把空間還給學生,學校當時提出了樸素的“三抓”觀點,即“七天抓五天,五天抓白天,白天抓課堂”,提倡提高課堂效率,把雙休日、晚上、課余時間統(tǒng)統(tǒng)還給學生,讓他們去自主利用這些時間,發(fā)展自己的個性,提高自己的“特殊性”才能。學校的這些做法,隱含著“選擇性學習”的雛形。2012年浙江省實施的深化課程改革,以政策的形式擴大選修課程的學分和課時比例,被學校認為是“個性化教育”的勝利。
此后,我校的選修課程數(shù)發(fā)生“井噴”現(xiàn)象,學校擁有了各種主體開發(fā)的約150門選修課程。學校根據(jù)自己的辦學定位,對課程進行梳理、整合,并進行規(guī)劃設計,確定了學生“最需要的課程”的建設方向,初步制定了每個學科的“學科課程群”的內容,同時開展跨學科的“綜合課程和項目”的開發(fā)和設計。2014年新高考在浙江省試點,我校重新劃分了國家課程和校本選修課程的內容,建立適合新高考考試時間和內容的三年課程計劃,初步形成了國家課程修習的“層次可選、時間可選”,校本課程的“課程、數(shù)目、層次、時間全方位可選”的開設體系,讓我校學生“有得選”。
在教學組織形式上,我校采用行政班和教學班共存的管理體系。學生在高中一年級的第一學期,國家課程以行政班為單位上課,校本課程組成教學班上課。一學期后,選修課和國家課程中的選考科目則根據(jù)學生的選擇,分類分層組成教學班級上課。語文、數(shù)學以行政班級為單位上課,外語學科則組成小班(20至30人)進行教學,以強化語言的應用;而對國家的音體美素養(yǎng)課程,學校部分采用分類方法分專項組進行教學活動。這樣一種“行政班和大規(guī)模的走班”并存的教學組織形式,滿足了學生的選擇性,也擁有了教學的穩(wěn)定性,浙江省選考科目“7選3”的35種組合,任意一種選擇組合的學生,均能在我校的課表中找到適合自己的上課方式,即使這種組合的學生只有一個,也能找到自己在不同科目中的學習同伴。學校不用削減任何一種類型的學生,只要學生自己想選,就“能夠選”。
解決“不會選”,變?yōu)椤爸腔圻x”
“有得選”和“能夠選”,從課程和組織兩方面來滿足學生的學習選擇性。但如果學生“不會選”,那么這些仍舊是空中樓閣。讓學生學會選擇,則是高中現(xiàn)在必須要面對的基礎性工作,特別是在選擇性學習的初始階段?,F(xiàn)在高中學生普遍缺乏“為自己選擇”的經驗,不管是曾經的學習經驗,還是社會、家庭的教育,不曾給予他們選擇的體驗和方法。我校在實踐中提出了四個舉措讓學生在學習中“智慧選”。
一是讓學生嘗試選擇。在新高中一年級入學前,讓學生體驗各科課程,利用網絡課堂“銀杏學院”在暑期自主銜接高中課程,在高中第一學期對選考科目全科開課,讓學生在體驗嘗試中明確選擇。
二是讓學生理性選擇。學校為每位學生建立心理特質檔案。新生入學后參加關于個人心理特質、學習方式、霍蘭德職業(yè)傾向等測試,通過智力、人格、心理、職業(yè)傾向等的分析,了解自己的個性特征與職業(yè)傾向,同時開設心理學選修課和心理社團,由專職的心理輔導教師為學生提供專業(yè)幫助,讓學生認識接納自己。學校還把“中學生職業(yè)生涯規(guī)劃”課程作為高中一年級學生的校本必修課,引導學生了解大學專業(yè)設置和社會職業(yè)門類,邀請校友、家長、大學教授展示社會行業(yè)和專業(yè),設置活動讓學生走入社會體驗職業(yè),為學生列出各類專業(yè)介紹書單,讓學生在圖書館自由借閱。在學生認識了自我、環(huán)境和職業(yè)后,讓他們規(guī)劃自己的職業(yè)生涯,設定適合自己的方向。
三是給學生指導選擇。學校通過導師制讓教師與學生的選擇困惑親密接觸。全體教師通過組建導師組的方式經由師生雙向選擇,擔任學生成長導師,每個教師大約負責10名學生,在入學、考試、選擇或者發(fā)生特殊事件的時候,導師會成為學生可以依靠的對象,讓學生在面對新高考的選擇難題時感覺“不是一個人在戰(zhàn)斗”。而研究受導學生的家庭、個性、特質、科目等第、學習情況、與其他師生的關系以及學生個體困惑等,成為了學校教師的新型教育任務,教師以前從未像現(xiàn)在這樣去深入了解研究學生個體。學校舉行的家長會,也催生出“雙向預約、選擇走師的門診模式”,在辦公室和教室中,家長、學生、導師娓娓而談,親切從容,充滿了“個性化”精準把脈的門診意味。學生導師制的推行,其實在微觀層面改變著學校教和學的雙方關系,成為學校教育轉型中一道靚麗的風景線。
四是讓學生超越選擇。因為競爭,所以選擇變得困難,也因為競爭,選擇會變得功利。強調選擇的個體性,不能掩蓋教育的引領責任,否則高中也會陷入培養(yǎng)“精致的利己主義”的泥沼,我校始終堅持以培養(yǎng)祖國的“破壁飛龍”作為教育目標,把拔尖創(chuàng)新人才的培育和學生社會責任感的孕育,作為高于選擇之上的學校價值所在。學校以“忠信篤敬”校訓為綱,以百年杰出校友為目,以學生活動為體,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教育觀融入到了眾多的德育課程中,形成了富有我校特色的學習價值課程體系,讓學生超越選擇,不忘初心。
脫出舊框框,登上新平臺
目前還有很多高中學校對走班學習心有恐懼,原因不僅僅是不熟悉,更主要是在于恐懼走班導致學業(yè)成績下降。如果從這個角度看走班學習,學習環(huán)境動來蕩去,學習同伴換來換去,師生關系屢屢重組,教學對象時時變更,教學衡量缺乏標桿,走班教學的有效性確實讓人擔憂。那么,如何脫出舊框框的束縛,讓走班教學成為有效乃至于高效的教學呢?
要讓走班教學成為有效教學,教學管理核心問題有二個:一是具有固定場所和固定學生的管理模式效率下降,教師需要尋找有效關注學生的學習質量和學習過程的方法,此為過程管理問題。二是原有的行政班模式中教與學的“同伴比較,互為尺規(guī)”方法,現(xiàn)在由于同伴的不確定成為了失真的數(shù)據(jù),提供怎樣的教與學的新規(guī)尺以幫助師生建立發(fā)展的支點,成為教學評價問題。
鑒于此,我校啟動學生學科成績的評價改革。把過程性評價納入學科成績評價體系,做到學習過程與學習測試成績并重,讓成績體現(xiàn)學習過程、學習態(tài)度和學科特色活動?,F(xiàn)在我校學生學科成績由階段考試成績和過程性評價成績兩部分組成,在過程性評價成績權重不低于40%的前提下,各學科組可根據(jù)學科教學特點,在學期開始前制定過程性評價成績和階段考試成績的權重。過程性評價成績由課堂表現(xiàn)評價、作業(yè)表現(xiàn)評價和學科活動表現(xiàn)評價組成。
在過程性評價的實施中,每天的學生課堂表現(xiàn)、作業(yè)表現(xiàn)記錄則成為棘手問題。用怎樣的方法才能不增加教師的工作壓力呢?我校開發(fā)走班教學網絡管理系統(tǒng),教師只需要在課后,動動鼠標,就可以完成過程記錄的任務,如果教師沒有及時輸入,系統(tǒng)用短信溫馨提示完成任務,以避免出現(xiàn)學科組內平時輸入出現(xiàn)不統(tǒng)一的情況。我校學生和家長只要登錄管理系統(tǒng),就能查詢到每一天的課堂表現(xiàn)和作業(yè)情況。而學校,在期末和期中,根據(jù)預先各學科組設定的權重,平臺中會自動生成學科的階段成績,并向家長和學生發(fā)送成績單。
網絡管理系統(tǒng)給予教師有效管理的工具,課堂不夠專注,作業(yè)過于潦草,研究馬虎對待,在系統(tǒng)中均會第一時間反映,學生也因為這些,意識到了過程的重要性,家長也能第一時間了解孩子的學習情況,這些記錄也為“綜合素質評價”提供了重要的學業(yè)評價寫實材料,可謂一舉多得。
關于教學評價問題,學校認為不管是對學生還是教學班,在走班學習背景下,關注原有的基礎,觀察與“以前的自己”的增量變化,才是有意義的評價。我校制定了學生學業(yè)水平發(fā)展性評價方案,將學生的學科成績在同一群體內轉化為5等第制和21等第制,然后用個體內差異法進行對比,通過比較前后階段的學業(yè)水平情況,評價學生的學業(yè)水平的動態(tài)發(fā)展。這種方法用“成績等第”讓學生清晰了解自己在年級中的學科橫向學習水平,同時,縱向的比較又讓學生掌握自己學習水平變化,起到以評促學的效果。
對于教學班,由于組班時的起點本不相同,導致平均分在評價教學時成為失真數(shù)據(jù),如何利用評價提高教學效果呢?學校利用5等第法,把教學班中各學生的等第人數(shù)按照一定的權重求和計算,得到了教學班的“均量值”,在每次階段性考試的均量值越大,可說明該教學班學生在整體學科水平越高。若與前一次階段成績對比,可以獲得均量值的差值,若差值大于零,說明該教學班的總體成績在原有基礎上有所進步,差值越大,進步越顯著。這讓教師清晰了解了自己教學的橫向水平和縱向變化,還可以從均量值的變化,反向尋找學生個體的變化,從微觀上分析自己的教學得失。這種增量的比較評價效果,在實踐中要優(yōu)于以前以平均分為主要指標的橫向教學評價。(作者:黃榮生,系浙江省寧波效實中學副校長)
轉載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刪除
KESION 科汛軟件
KESION 科汛軟件是國內領先的在線教育軟件及私域社交電商軟件服務提供商,長期專注于為企業(yè)提供在線教育軟件及社交電商SaaS平臺解決方案。
公司核心產品云開店SaaS社交電商服務平臺、在線教育SaaS服務平臺、教育企業(yè)數(shù)字化SaaS云平臺、企微營銷助手、私有化獨立部署品牌網校和在線教育咨詢等。KESION 不斷通過技術創(chuàng)新,提供產品和服務,助力企業(yè)向數(shù)字化轉型,通過科技驅動商業(yè)革新,讓商業(yè)變得更智慧!
【歷史一頁】 教育在國民革命中究竟有著怎樣的地位?第一次國共合作不久惲代英等就給出了明確的答案,這個答案就在1925年5月惲代英等給國民黨中央執(zhí)行委員會的一封信中。這封信保存在編號為“漢5304·1
2016中國國際智慧教育裝備展暨高峰論壇將于7月23日至25日在上海光大會展中心召開。艾瑞咨詢數(shù)據(jù)顯示,去年,我國在線教育市場規(guī)模達到了1192億元,同比增長19.4%。預計未來幾年仍將保持20%左右